高饱和度的「多巴胺美妆」以彩虹般绚丽的色彩席卷全网,成为年轻一代对抗疲惫生活的情绪出口。然而,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,这股热潮逐渐退烧,取而代之的是更低调、更具质感的「美拉德风」——一场以食物焦糖化反应为灵感的美学,正在重塑我们的妆容选择。
从「情绪释放」到「治愈感」:审美逻辑的转变
多巴胺美妆的流行,本质是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快乐感的迫切需求。高饱和的粉蓝、明黄、荧光绿等色彩,通过视觉刺激直接触发大脑分泌多巴胺,带来即时的愉悦感。然而,这种「强刺激」审美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暴露出局限性:
季节适配性低:秋冬衣物颜色偏深,高饱和妆容易显突兀;
审美疲劳:过度依赖色彩堆砌,容易陷入「为亮而亮」的刻意感;
实用性不足:通勤、职场等场景对低调妆容的需求上升。
而「美拉德风」的兴起,恰恰回应了这种需求转变。以食物焦糖化反应中产生的棕、橙、米、卡其等色调为核心,这种风格强调「自然感」与「治愈感」,通过低饱和的暖调色彩,营造出温暖、松弛的氛围,更符合秋冬季节对「安全感」的追求。
「美拉德风」妆容解析:低饱和中的高级感
美拉德风在美妆领域的实践,本质是「色彩降级,质感升级」:
底妆:追求「原生肌」质感,保留轻微瑕疵,用轻透粉底液叠加局部遮瑕,营造「刚出炉的焦糖面包」般的自然光泽;
眼妆:以大地色、奶茶色、灰棕色为主,通过深浅叠加打造层次感。例如,用浅米色打底,浅棕色晕染眼窝,深棕色替代眼线,下眼睑用浅橙色轻扫,模拟焦糖化的渐变效果;
唇妆:低饱和的肉桂色、豆沙棕、陶土色成为主角,搭配哑光或微光质地,强调「唇纹可见」的自然感;
腮红:选择奶茶杏色、浅珊瑚色等低饱和色,以「点彩刷」轻扫苹果肌,并向太阳穴方向晕染,营造「被冬日暖阳晒过」的通透感。
「美拉德风」的流行密码:从食物到生活的疗愈感
美拉德反应不仅是化学反应,更是一种生活美学。当焦糖化的香气、烤面包的酥脆感被转化为视觉语言,这种风格天然带有「治愈」属性。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,人们渴望通过妆容传递「慢下来」的信号——美拉德风恰好提供了这种情绪出口。
正如时尚博主所言:「多巴胺是夏天的冰淇淋,美拉德是冬天的热可可。」前者用色彩对抗焦虑,后者用质感疗愈心灵。当审美趋势从「向外释放」转向「向内探索」,美拉德风的流行,或许正是时代情绪的一次温柔转向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