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“人民保护长江、长江造福人民”为主题的第三届长江文化论坛(安徽)在马鞍山市隆重举行。本次论坛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、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、中共马鞍山市委及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,汇聚了中宣部、中 国旅游研究院、长江流域9市代表及国内外专家学者,共探长江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融合之道。
论坛聚焦:文化公园与城市未来的双向赋能
论坛以“文化公园与城市未来”为核心议题,深入探讨如何让长江文化成为赋能城市发展的引擎。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邵海卫介绍,安徽正以“项目为王”推进长江国 家文化公园建设,目前在库项目达506个,涵盖遗址保护、文旅融合、数字再现等领域。其中,马鞍山凌家滩遗址博物馆、芜湖“老船厂1900”、铜陵“铜官山1978文创园”等项目,通过活化工业遗存、打造文化地标,让长江文化从“纸上名录”变为“可触摸的风景”。
成果展示:九市联动,共绘长江文化“安徽卷”
论坛上,安徽长江流域9市发布文化建设成果:池州推进华龙洞遗址公园,提炼“华龙洞人”文化标识;安庆修缮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,复原古建群落;黄山提升徽州古城片区,打造非遗体验空间。这些项目不仅守护了文化根脉,更通过“文旅融合”模式,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。例如,芜湖“老船厂1900”将旧厂房改造为美学馆,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。
专家建言:从“标识打造”到“场景营造”
武汉大学傅才武教授提出,长江文化需构建“新标识”,如凌家滩遗址的玉文化、华龙洞的人类起源符号;重庆智库王佳宁研究员强调“培育新业态”,建议发展长江文化主题研学、沉浸式演艺;南京社科联曹劲松院长则主张“营造新场景”,通过短视频创作、数字艺术展等,让文化融入日常生活。
平行活动:搭建交流合作平台
论坛同期举办三场平行活动:长江国 家文化公园建设交流会聚焦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;宁马文旅一体化对接会推动南京与马鞍山在旅游线路、客源共享上的合作;“我的长江范儿”短视频采风活动则以青年视角记录长江文化,优秀作品将在央视网展播。
结语:长江文化,赋能城市未来
当论坛的灯光照亮马鞍山的夜空,这座以“钢城”著称的城市,正以长江文化为笔,书写着从“工业锈带”到“文化秀带”的转型故事。正如马鞍山市委书记袁方所言:“长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记忆,更是未来的资源。”本届论坛的成果,将为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,让千年文脉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新生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